

有这么一则流传甚广的“毁灭小清新”流言,说“晒被子后好闻的阳光味道,其实来自烤焦的螨虫尸体”——这就未免太小看螨虫的生命力了。
“螨”是蛛形纲真螨总目的通称,已知五万多种,但家居环境中最常见的是羌螨目尘螨科的尘螨(Dermatophagoides
pteronyssinus),它们长 170-500μm,宽
250-322μm,喜欢温暖湿润的地方,以脊椎动物脱落的皮屑为食。它们的排泄物、尸体和虫卵都非常微小,吸入后可能诱发引起鼻炎和哮喘等过敏症状——据统计,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敏病例中,尘螨引起的可以达到
90%以上。

扫描显微镜下织物上的尘螨,它们实际上乳白色半透明
不幸的是,尘螨是一个顽强的物种,晒太阳杀死它们的效果并不太好。
首先,要保证尘螨因为高温脱水而完全死亡,至少需要达到 55℃ 以上,但即使是在夏天的正午,晒被子也甚少超过
50℃,而且尘螨会主动迁往温度更低的被芯或背阴面,所以晒被子的温度还远不足以大量杀灭它们。
要想把它们烤出香味就更不可能——令糖分和蛋白质产生焦香味的“美拉德反应”(Maillard reaction)需要在
140℃以上才会发生,即便尘螨身量轻盈,也不会降低该反应的温度需求。

美拉德反应的过程图示——除了少数酸催化的中间步骤,整个反应需要在140℃以上的温度中才能顺利完成
其次,尘螨也不惧怕紫外线。有试验证明,即便医用的双管紫外线灯直射 2
小时,尘螨的生存状态仍然很好,反倒是实验员视网膜烧伤住了院——而强度更低的阳光和“紫外线除螨神器”就更拿尘螨没办法了。
总之,晒被子本身就没法杀死太多尘螨,也不能让尘螨发生足够的气味反应,至于那种“阳光味道”,不同条件下有多种可能的组成,包括紫外线产生的微量臭氧,以及棉麻织物中纤维素被氧化产生的衍生物。
比如香兰素有香草的气味,2-乙基己醇有花香味,甲苯有淡淡的甜味——这有些类似陈旧纸张的味道,但浓度更低,也清淡得多。这些物质在老化的纤维素制品中普遍存在,阳光暴晒会加速它们的产生和挥发,所以晒过的被子格外“香”。

从左到右,依次是香兰素、2-乙基己醇和甲苯的结构简式,它们在被子中浓度极低
另一方面,相比被子,床垫才是尘螨们的大本营。相对温暖潮湿且结构稳定的环境极其适合尘螨繁衍,而人们每天掉落的皮屑又能成为尘螨充裕的食物来源,床垫自然成为了螨虫最活跃的地方。正常家庭环境里的床垫上的尘螨大概在十万至百万量级之间。
晒太阳是大多数家庭除螨的唯一方式。但实际上,预防螨虫过敏的重点并非杀死螨虫,而是清除螨虫衍生物。尘螨从幼虫期开始至死亡大概有
100 天的寿命,在这段不短的生命周期里,螨虫会产下 30 个卵和 2000 粒左右的排泄物。

尘螨和它们的卵——相比成虫的体积,卵显得很大
想要高效的去除这些微米级衍生物,吸尘器几乎是唯一的选择。
因为清除难度远高于普通吸尘需求,大部分的吸尘器并未专门对除螨进行设计。许多厂商往往会对加入如拍打头、过滤网甚至是无效的紫外线灯等针对性设计,推出和吸尘器区分的专用除螨仪,但因为吸力本身不够强,许多除螨仪并不能很好的吸走在床垫底层和夹层的尘螨衍生物。
英国科技品牌戴森(Dyson)通过专利马达产生超强的吸力,结合专利双层气旋技术有效分离尘垢,再搭配整机 HEPA
过滤系统进一步过滤排出的空气,移除过敏原并切断尘螨的食物链,来达到科学移除尘螨的效果。

图中的戴森
V6 Absolute 就是强化吸尘器来除螨的代表型产品
Dyson V6 Absolute
无绳吸尘器可以更换包括电动床褥吸头在内的多种吸头,针对不同场景,不管是高处,床褥,沙发,地板还是地毯,都能够有效移除如尘螨排泄物、花粉、霉菌等引起的过敏原。
这样,你就可以放心地埋在被子中,享受阳光的味道了。


在家庭环境中,也不仅仅只有被窝和螨虫值得注意。无论是柜顶、灯罩、地毯和沙发,都存在着大量包括花粉和真菌在常见过敏原。传统的打扫方式可以让家里表面上干净明亮,但却难以清除你看不见的微尘。
扫描下方二维码,寻找解决方案

